​学音乐没“钱”途?

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5万本科毕业生参与做过一个问卷调查,其中一个问题是:“什么知识最有用?”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。毕业1-5年学生大多选择“基本技能”,毕业6-10年的回答则是“基本原理”,毕业11-15年给出的结论是“人际关系”,而毕业16年以上的则提出:“艺术最有用”。

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,今天很多要素已经发生了变化,音乐行业也不例外。给我几分钟,和你一起感受一下这些变化和可能带来的机遇,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

先讲两个故事。

故事一:

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环湖十栋宿舍楼下,少年佩风风火火走过,以为是熟人,就冲着小黑打了个招呼,小黑心想:“这人是谁?”这是她们第一次相识的场景。命运女神很快安排她们在学校吉他社里再次相遇,这次两人组成了一个乐队。

小黑的专业是动画方向,少年佩的是财经方向的,像很多校园乐队一样,两人也只是把玩音乐当做一个爱好,在学校的时候一起玩玩,毕业就各奔东西了。不过没想到的是,她们几首翻唱《斑马斑马》、《南方姑娘》被微博各种大号转发,让她们人气蹿升,不过还在校园里的她们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会带来什么…

毕业临近,她们分别在上海、长沙找到了工作,临时决定要开一场小型的告别音乐会,跟青春告别。2016年6月19日,这天武汉瓢泼大雨(天气和票房的关系:刮风减半,下雨全完),本来是三五十个朋友一起唱唱歌的聚会,没想到最后全国各地特意赶来了两三百人,把面积不大的乌托邦咖啡馆挤了个水泄不通,这也让她们吓了一跳,也让她们看到了一个机会,一个乐队一起分一碗方便面的故事听了太多,一边面对高薪的工作,一边是音乐梦想,但有了这么多的支持,为什么不试一下呢?

于是她们做了这样一个决定,发起了一次专辑众筹,如果一个月内能卖400张,那么她们就把音乐继续做下去,结果专辑卖了两千余张,筹款二十多万。

也许你早已经知道这是谁了,这个组合就是房东的猫,也许你还不知道她们的名字,但你一定很听过这句熟悉的歌词:

“我多想再见你,哪怕匆匆一眼就别离。”

故事二:

刘晓龙,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甘肃白银市,一个三线小城,和这座城市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,刘晓龙是个标准的白银“工二代”,他不到20岁就进了白银公司西北铜加工厂。那时,白银公司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。

转变来得过于迅速。伴随国营体制改革,曾经日夜循环的机器突然停顿了下来,无数人被甩了出去,刘晓龙卡在了缝隙中,长达十多年的时间,他领着每月1300元的工资,勉强度日。

人生的希望是在儿子3岁那年燃起的,儿子随口哼出一句曲子,刘晓龙听出来,是钢琴曲《星空》的前奏(刘晓龙业余玩贝斯)!自此他认定儿子在音乐方面有天赋,并暗下决心把儿子培养成才。

从此刘晓龙的人生围绕他儿子展开,请不起音乐老师,刘晓龙就买来教材,先自学,再教儿子;拒绝一切应酬,下班就回家,全力督促儿子练琴,有时甚至近乎严苛。

儿子对吉他愈发入迷,由父亲驱动变为兴趣,从各种吉他爱好网站上找来指弹视频,调慢视频节奏后,对照着视频一节一节地学。他每天一练几个小时,每隔几首曲子站起来喝口水,再坐下继续练…

2017年元旦,他在学校晚会上表演吉他弹奏,在办公室等候彩排时,一位老师随手拍了个视频上传到了秒拍上,3月16号,微博“@最神奇的视频”转了这个视频,随后高晓松也转了这条微博,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…

这个穿着校服的少年,叫刘嘉卓。

政策引导和音乐版权

发达国家10个人里面就有2~3个人专门学习过音乐,而我们国家100个才可能有3个人有学习过一门乐器。我国在2020年将全面步入小康社会,根据调查,中国家长中10个有3个希望以后自己的孩子能学会一门乐器,加上二胎的放开,未来中小学生和艺考人群将成为艺术培训市场的主力军。伴随着国家对艺术教育的不断重视,音乐考试逐步纳入考试、升学加分,在政策的指挥棒下,艺术教育将开启了快车道模式。

从盗版CD到从网上免费下载mp3,大家从来都不觉得听音乐这件事情还要给钱吗?而今天,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在松动…

2015年7月,国家版权局发布《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的通知》,大概意思就是音乐平台不能再播没版权的音乐了。接下来你会发现你的网易云音乐播放不了周杰伦的歌了,歌曲也没办法下载到mp3跑步的时候听了(用平台下载的文件是加密的),很多提供音乐下载的网站也逐步被整改下线… 侵权的成本和代价将会越来越高,版权给音乐人带来的收益会越来越丰厚。

新的基础设施

18世纪60年代,蒸汽机的发明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了动力;19世纪中期,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则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。

1969年,互联网诞生;2011年,张小龙带着10个人开发了微信;2012年8月,微信公众平台对外发布,随后一大批传统媒体人开始脱离体制,出来单打独斗,他们把自己称为自媒体,马凌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搏,她创建的公众号咪蒙,坐拥千万粉丝,一篇软文报价50W!一边咪蒙们不断创造各种收入神话,一边是传统纸质媒体迅速走向衰落…

技术元素是产生变革的原动力,因为它将构建出新的基础设施。那么,Youtube们、网易云音乐们、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们,音乐众筹们等这些新的基础设施对于音乐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?

以前,你的歌曲要给公众听到,你只能选择和一个音乐公司签约,让他们给你提供录音房,提供强大的制作团队,还要帮你包装和宣传,这样下来这个音乐公司就要承担巨大的成本,你必须要成为明星才能把钱赚回来,如果唱片买的不好,粉丝不够多,那就要亏本了,这样一来,比起做音乐这件事情,让音乐人红起来会更重要~

今天,如果我是个独立音乐人,为了让大家听到我的作品,我会这样做:

首先在自己卧室就能搭建一个简易的录音房,购买一套独立声卡+录音麦克风+音频软件或者一个专业的录音笔,费用不用超过3000,制作好之后,我就可以在网易云音乐申请一个音乐人的身份来上传自己的作品,平台负责维护我的原创权益;为了宣传我的原创作品,我还会录制一些视频到抖音和优酷等地方,这些平台会让我的原创作品得到很好的曝光;如果有很多人喜欢我的作品,下一步就可以在音乐众筹平台发起一次众筹,让粉丝来支持我出专辑和演出计划。整个过程我只要对自己和粉丝负责,我只要想办法做好音乐,来获得更多人的认可,收入的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,这样大家都很快乐~

那为什么大部分音乐人今天看起来还很苦逼呢?

因为我们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,听音乐的人。我做的音乐很棒啊,为什么没什么人来关注我!我的判断是,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(别忘了我们这一代的音乐课都是语文和数学老师教的),国民的整体音乐素养会得到质的提升,人们的音乐审美会变得个性化和多样化。一定会有人喜欢流行,也有很多人偏爱民谣和爵士,我们可以看到本来小众的民谣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拥趸,甚至连指弹这样演奏风格也正在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。未来我们的音乐市场需要更多不同类型的音乐,只要你是个有追求的音乐人,这里就会有你的一席之地。

那么对于一个有责任的音乐从业者的你,应该怎么做呢?我的建议是:

  1. 尽你所能,教好你的学生们;
  2. 坚持创作,不断学习和精进;
  3. 拥抱互联网,让更多人知道你。

我们有理由相信,今天作为独立音乐人的房东的猫们就是新媒体时代的咪蒙们。新的音乐产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,音乐人的黄金时代也许已经来临!

资料来源

1.【私募头条】千亿级艺术培训市场厚积薄发

2.【街声】房东的猫:趁年轻去过喜欢的生活

3.【知乎】网红吉他少年:天才、梦想和落寞的父亲

4.【人民网】唱片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

  1. 维基百科,百度百科

版权声明:

本文首发在微信公众号@我爱C大调,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,转载或投稿请联系(DarcyYe)

坚持原创分享,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!